腊八节为什么吃腊八粥,腊八粥哪八样东西

腊八节的时候我们的传统是要喝腊八粥。那么腊八节为什么要喝粥呢?这里面是有故事的,而且还跟佛祖成佛的传说有关。那么腊八节为什么吃腊八粥?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腊八节吃腊八粥的寓意还有它背后的故事吧!

腊八节为什么吃腊八粥

说到腊八粥,就必须说到腊八节,此节日起始于周代。我国自古就重视农业。每当农业生产获得丰收时,古人便认为是天地万物诸神助佑的结果,要举行庆祝农业丰收的盛大报谢典礼,称为大蜡。《郊特牲》之中记载说:“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祭万物而索乡之也。”蜡祭仪式结束以后,古人要进行宴乡活动,用新产的黍糜做粥,大伙儿聚餐,欢度佳节。那应该是早期的八宝粥。

真正意义上的八宝粥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至于腊八粥用料,北宋以杏仁、桃仁、果脯、江米、黄豆、豆子等;南宋时以胡桃、松子、柿栗之类;元代粥色则是殷红的,亦称红糟粥、朱砂粥,可能用赤豆、莲子、花生、红枣之类致红的原料。

腊八节的来历

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按佛教记载,释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销骨立,遂发现苦行不是究竟解脱之道,决定放弃苦行。此时遇见一牧女呈献乳糜,食后体力恢复,端坐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

腊八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腊八节的寓意

腊八节代表了人们对过去一年风调雨顺、谷物丰收的感谢,也代表了人们期待新的一年事事顺心的美好愿望。

腊八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对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后来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寓意是什么

腊八节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正是源于对大宋忠臣岳飞的怀念,人们开始在腊八节喝腊八粥。腊八粥寓意着和谐温暖,幸福美满、家和万事兴等,盛载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腊八是祭祀神灵祖先的重要日子,祭祀用的供品由原来的各种干物,逐渐变成腊八粥。因此在这一天人们要准备好腊八粥来祭天拜地、祭祀祖先神灵,感恩这一年的恩泽庇佑,祈求来年万事如意。

腊八粥是采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各种食材汇聚了一年中每个季节的收获,具有合聚万物、调和千灵的含意,也是向天地神灵展示了一年来的收获,庆贺大丰收,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又是一个好收成。

古时候富人家会在腊八节这天将腊八粥施舍给乞讨者、穷人等。在这天寒地冻的季节里,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不仅可以填饱肚子,而且还可以抵御冬天的寒冷,这是喝腊八粥珍贵的地方。

腊八节的由来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腊八来临之后,新年也就慢慢来到了。

腊八节的来源主要与佛祖释迦牟尼的一段传说有关: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深山修行 ,有一天他跳到河中沐浴过后却无力爬回岸上。一位叫做苏耶妲的女性救了他 ,苏耶妲还给了他一碗用米、栗等熬成的粥 ,佛祖吃后终于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从此,佛门弟子在这一天会向世人布施稀粥。受此影响,民间也逐渐形成了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