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腊八节的由来故事

腊八节最早就是为祭祀而产生的节日,不过现代社会祭祀留存的地方已经很少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腊八节的由来和习俗,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节期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主要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按佛教记载,释迦牟尼成道之前曾修苦行多年,形销骨立,遂发现苦行不是究竟解脱之道,决定放弃苦行。此时遇见一牧女呈献乳糜,食后体力恢复,端坐菩提树下沉思,于十二月八日“成道”。为纪念此事,佛教徒于此日举行法会,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腊八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腊八”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粥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这一天喝腊八粥这一习俗的来历,是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关的。因此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来源于佛教。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自从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这天,各寺院举行法会,效法佛陀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典故,用香谷和果实等煮粥供佛,名为腊八粥。也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持钵,沿街化缘,将收集的米、栗、枣、果仁等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大家认为吃了可以得佛陀保佑,所以贫穷人家称它“佛粥”。一般,寺院的佛粥既美味且量多,以满足来寺院参加纪念法会的善男信女需要。有些信众专门奔“粥”而来,认为腊八供养佛陀的粥吉祥,不仅自己食用,还带回家供家人享用。年复一年,寺院做腊八粥的传统便广泛传播到民间,由此在我国北方地区逐渐形成了过“腊八节”喝腊八粥的风俗。

腊八醋

腊八醋,传统腊八节习俗。在腊八这天用醋泡大蒜的习俗,名“腊八醋”。腊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饺子,要吃素饺子,取一年素素净净之意,蘸腊八醋吃,别有一番滋味是。“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腊八蒜

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泡腊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于华北地区的传统小吃,是腊八节的节日食俗。腊八蒜材料其实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地区民间传统小吃之一,节日食俗。在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在制作方法是先用上等小黄豆做成豆腐,并切成圆形或方形的块状,然后抹上盐水,在上部中间挖一小洞,放入适量食盐,置冬日温和的太阳下慢慢烤晒,使盐分逐渐吸入,水分也渐晒干,即成腊八豆腐。成品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味咸带甜,又香又鲜。如在晒制时加入虾米等配料,味则更好。

“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吃时摘取,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它既可以单独吃,也可与肉类同炒、同炖。招待贵宾时,黟县人还将其雕刻成动物、花卉,浇上麻油,拌上葱姜蒜等佐料,配成冷盘,成为酒宴佳肴。

腊八面

腊八面,即腊八节的节令食品。传统面食,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

以面和各种豆类(红豆为主)为原料,面需做成韭叶面(韭菜叶的宽度相等的面条)备用;红豆提前泡一晚,腊八这天用来熬汤,待水开时转小火至红豆熟透,中火煮面。同时熟油将葱花爆香,面煮好后将葱花油泼入锅中。

麦仁饭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青海传说中说,农历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成道前有牧羊女献乳糜,用香谷及果实造粥供佛,那粥就是麦仁粥,成了后来青海的“腊八粥”。后人根据这种做法,在青海人的饮食里造了这味饮食。也开始在餐馆里流行。

腊八节为什么要喝腊八粥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来源于佛教。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民间逐渐形成在“腊八”当天熬粥和喝粥的习俗。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在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节的寓意

(一)表达祈求丰收吉祥的美好愿望

腊八节借“腊祭”之名,表达了农民对来年丰收的一种美好祝愿。人们用收获的各种农作物来祭祀祖先神明,感谢祖先对他们生活的庇佑,同时也祈求来年能够风调雨顺、六蓄兴旺、五谷丰登。

(二)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

在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里有这样一句话: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知道腊八粥食材的丰富,还有农民丰收的喜悦。

(三)营造浓浓的亲情和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沈从文的《腊八粥》那篇文章里,我们感受到了在腊八这一天,人们做腊八粥、喝腊八粥一家人在一起的浓浓亲情。而做好的腊八粥赠给亲友,在馈赠与接受之间,这也加深了亲友之间的感情。

腊八节的传说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传说当年还没有成为皇帝的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尽苦痛,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无奈之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等很多种五谷杂粮。

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用水煮了煮熬成了一大碗“五谷粥”,恰好那天又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五谷粥”为“腊八粥”。

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艰苦有特殊的日子,于是他把那一天定为“腊八节”,又把自己那天吃的“五谷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也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后经历代演变,才逐渐成为如今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相传释迦牟尼出家修行六年毫无收获,静思太过,饿晕在菩提树下。一个牧羊女路过看到,便以乳糜给他吃。释迦牟尼吃完乳糜后气力恢复,继续在菩提树下打坐,七天后,终于在腊月初八悟道成佛。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了纪念释迦牟尼成佛,表达像佛祖那样艰苦修行的决心,各地佛寺在腊月初八举行浴佛会诵经,并用谷物果实等熬粥供佛,赠予门徒和信众以纪念佛祖。这就是腊八节由来的另一种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