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的由来传说,龙抬头的由来简介

二月初二龙抬头节,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南方水多,土地少,这天多流行祭祀土地社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龙抬头的由来传说,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龙抬头的由来传说

关于龙抬头的来源,在我国北方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着民间人家的哭声,看着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问兴云布雨。从此,民问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吃。

二月二也是驱虫的时候

时值二月,春回日暖,也是蛇虫鼠蚁开始活动的时候了。为了避免毒虫的侵扰,二月二这天各地都有熏虫驱鼠的举动。在山东,老百姓吃用油煎过的黍面枣糕,或摊煎饼吃,叫“煎糕熏虫”,认为这样就能把虫驱除杀死。还可以将灶灰撒在墙根,用来避蝎毒,边撒边念:“二月二,围墙根,蝎子蚰蜒不上身。”敲打房梁、床沿、墙壁或是水瓢、酒盅可以惊吓老鼠,这叫“击梁辟鼠”。现在很多地方还以敲房梁、床沿辟虫。江苏南通民间在农历二月二用面粉制作寿桃、五畜,蒸熟后插在竹签上,晚上再插在坟地、田间,认为这是供百虫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驱赶虫灾,也希望百虫之神不要危害庄稼。

二月二还流行不少辟虫驱鼠的歌谣和相应举动,例如“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即点着过年祭祀剩下来的蜡烛,照房梁和墙壁,以驱灭害虫;或用筷子敲干瓢,边敲边说“二月二,敲瓢叉,十个老鼠九个瞎”;或用筷子敲酒盅说“二月二,敲酒盅,十窝老鼠九窝空”,以此来驱鼠灭鼠。德州民谚道“二月二敲梁头,金子银子往家流;二月二敲炕沿,蝎子蚰蜒都不见;二月二敲锅底,烧干柴吃陈米”,并形成了每年二月二的“三敲”习俗:旧时的家庭主妇,二月二清晨都要早早起身,用木棍敲敲梁头、炕沿和锅底,以祈佑新的一年吃穿有余,富贵平安。

有的是拍打簸箕,边拍边念“二月二,拍簸箕,虱子跳蚤不敢上炕”的歌诀,叫驱百虫。河北中南部地区二月二早晨撒草木灰引龙避虫时,有歌谣道:“淋、淋、淋墙根儿,蝎子灿蜒不翻身。”边淋边念,直到淋完为止。

龙抬头耍龙灯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龙为图腾,把龙视为带神秘色彩的吉祥物。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各种习俗也多与龙有关。

据文史资料记载,旧日中原的二月二龙抬头节,人们总要围绕着龙神,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这天有耍龙灯的习俗,龙灯以人们想象中的龙的形象为模式,将整个龙身子分为十三节或十七节,以竹、木、纸、布等扎成。在每节下面都装有木柄,以供人们用手握住舞动。表演时,每人手持一节,互相配合,以珠球为前导,龙头紧追珠球,上下左右旋转翻滚,生动地表现出龙的腾跃。作舞龙表演时,必配十番锣鼓,声势浩大。龙灯的制作方法大致有三种:一种是供人们观赏的,这种龙灯在制作好的龙头上、龙身上、龙尾上装饰上刺绣龙图案的十分华丽的绸缎面。一种是供人们舞动用的龙,形态大体相同,但制作较为简单,人们观赏的主要是舞龙人的舞姿。一种是龙灯,龙灯多用竹笼制作,在每节竹笼外用透明纸糊上,笼里装上蜡烛,或放置一处供人观赏,或数人舞动供人观赏。其实舞龙灯、观龙灯在春节、元宵节时都玩过,二月二耍龙灯,与庆祝春龙从冬天沉睡蛰伏中_苏醒过来,迎接万象更新的季节有着直接的关系。

龙抬头的诗词

《七绝》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遂宁北郭迎富》

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

谁为贫躯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

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为。

里俗相传今已久,漫随人意看儿嬉。

《二月二日漫兴》

东风吹散社公雨,红白花开烂锦云。

时俗喜逢迎富日,老夫羞作《送穷文》。

裌衣试著寒犹怯,拄杖归来酒半醺。

为问驿桥杨柳树,送人多少去从军。

《二月二日即事》

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

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

宋·晁说之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怜失尽汉家春。

二年不识挑生菜,万国谁知有杀身。

群盗犹多南渡客,征鸿难问北归人。

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升平与尔亲。

二月二龙抬头传说

二月二这天的另一项活动是皇帝耕田。因为每年的二月二这天差不多是在惊蛰前后,“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从此北方就到了春耕大忙的时候。为了动员人们赶快投入春耕生产,别误农时,二月二这天皇帝要象征性地率百官出宫到他的“一亩三分地”耕地松土。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帝王每年二月二,都要到先农坛内耕地松土,从清朝雍正皇帝开始,每年的二月二这天改为出圆明园,到“一亩园”(今海淀圆明园西侧) 扶犁耕田。过去曾有一幅年画,叫《皇帝耕田图》,画中是一个头戴王冠、身穿龙袍的皇帝正手扶犁把耕田,身后跟着一位大臣,一手提着竹篮,一手在撒种,牵牛的是一位身穿长袍的七品县官,远处是挑篮送饭的皇后和宫女。画上还题了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老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这幅画也说明人们希望有一个开明的皇帝,能够亲自春耕夏耘,使老百姓丰衣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