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守岁到凌晨12点开门放鞭炮迎财神,除夕夜要守岁到几点

每到除夕之夜,不论身在何方,我们都会放下一切,回家守岁,感受那份家的温暖和幸福。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除夕守岁到凌晨12点开门放鞭炮迎财神,请看!喜欢可以收藏分享哟!

除夕守岁到凌晨12点开门放鞭炮迎财神

除夕夜放鞭炮一般是在半夜十二点的钟声响起之际,准时燃放。很多都是掐着点到晚上的12点准时开始,这个点燃放鞭炮的也是最多。大部分人都会在联欢晚会钟声响起之前,就开始做准备,只等钟声响起之后,就开始燃放鞭炮,也是对于新年的到来的一种欢喜和敬畏之情。不过我国地域辽阔,很多地方的习俗都有所差异,有些地方会早点放鞭炮,有些地方则会晚点放鞭炮,还有的地方是不让放鞭炮的。

除夕春节佳节的鸣放鞭炮又一寓意就是辞旧迎新,“气鼓喧阗,鞭炮齐鸣”家家户户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放鞭炮可以创造出新年喜庆热闹的气氛,也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祥。到了夜里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华夏大地上空,鞭炮声震响天宇。

除夕的意义

大年三十的晚上人们习惯称呼除夕之夜。“除夕”中的“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太阳落的时候,引申义是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即是换新岁”的意思。唐代诗人骆宾王的《西京守岁》云:“夜将寒色去,年共晓光新。”人们要除旧布新,来年要有新的气象。所以大年三十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有“三十的火,十五的灯”之说。说特殊是因为大年三十这一天在外地工作或客居他乡的子孙必须赶回家与父母团聚守岁,以表示其孝心。《孝经》说:“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除夕的团聚习俗反映了传统美德中的仁爱孝悌思想。因为只有回到父母的身旁,我们的灵魂才得以慰藉,才能报答父母的恩德。

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岁”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它与新岁首尾相连,谓之“岁穷月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岁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茶五酒奉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