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节日是腊月23还是腊月24,过小年是腊月二十三还是腊月二十四

俗话说小年胜大年,因为从节日顺序来讲,祭灶、扫除等活动就类似一种年终盘点,是对过去一年的反思和总结,对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小年节日是腊月23还是腊月24(详情),欢迎参阅。

小年节日是腊月23还是腊月24

关于这个问题一直有很多争议,其实还是要分地区来看。北方是农历腊月23,南方则是腊月24。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这个节日的记载,但那个时候过节是不分两天的。所以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习俗,从历史上来看时间更为悠久。那么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这就要到清朝了。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通过上述,应该就能清楚这个差异的源头了。

这一天都有哪些讲究

民间有俗语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这一天女子最好不要参与祭灶。其次是全家都要回到家中,准备祭灶过年。有部分农村地方讲究这天不要杀生,不要屠宰,因为动物也是生灵。另外民间认为,小年里蒸的馒头不要送人,是祭天祭祖用的。不要捣蒜,据老辈人讲如果这么做会将新年里的运气捣跑了。这天不要让别人来借东西,也不要去别人家借东西,因为小年和大年初一同样重要,借与被借,都有不好的寓意。还有不能讨债,否则就有一年里天天都在讨债的路上的含义。

过小年的意义

1、首先是祭拜灶君,寄托了老百姓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人们将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茶、酒、鸡,并且烧香和燃放鞭炮。还有就是“扫尘”了,大家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

另外,“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寓意把不好的运气赶走,对未来日子有崭新的希望。

2、到了这天,就是被视为“忙年”的开始,通过祭祀和大扫除等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把旧的不快除去,为即将到来的大年夜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人们也有一个心理准备进入春节。

小年习俗文化

祭灶王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祭灶对联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饮食

过小年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扫尘土

扫尘土实际上就是进行家庭环境卫生的清理。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传统上,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为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剪窗花

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贴上窗花寓意着新的一年越来越好。

贴春联

小年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

小年的传统饮食文化

1、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2、面食

在山东半岛的人们又大多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寿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此制做起来比较麻烦,发面后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后再做成各种花样的面食造型后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后才下蒸锅,此蒸出来的面食又称之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费工夫。

3、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4、饺子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旧时,不论贫富,只要是顶门成家过日子,就要在锅台上边的墙上,供奉灶王爷的尊像,在像的两边贴幅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按。”每家都把灶王爷奉为神明,由它来主宰一家兴衰祸福,由于四季常住灶间,察看一家人的活动,自然成为“一家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