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小年节祭灶节,小年祭灶说什么

快要过年时是有很多讲究的,在诸多准备工作之后才能过除夕,真正迎接新春。而祭灶就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最新中国传统小年节祭灶节,欢迎参阅。

中国传统小年节祭灶节

通常在农历二十三的时候,也被成为北方小年,这时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祭灶,购买好相关的供品,然后烧香默念愿望等等,除此之外,还需在神像边贴好对联,再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据说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另外还有贴春联、扫尘等活动,都是为了把家里打扫干净,以崭新的面貌过大年。

时间在腊月二十几

其实在很早的时候,灶神的形象还不固定,古人祭灶的日期,历来说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后来为了方便记住,变成了灶神一年只上天庭汇报一次的说法。于是根据地域文化不同,有在农历腊月二十三过节,也有在二十四那天祭拜灶王的,总之都会选在年底,寓意除旧迎新,开始准备年货,代表忙年的开端要来了。

小年主要吃些什么

豆腐汤:主要由豆腐、粉条、白菜、海带等制作而成,先用来祭祀,然后同家人一同分享。

饺子:都说“送行饺子迎风面”,是可以用来当供品送灶神的,然后煮上一锅自己吃。

祭灶糖:也叫糖瓜,一般都与炒玉茭搅在一起握成团子,分发给家里的小孩或大人吃,但注意不能吃太多,因为和粘牙,对牙齿负担很大。

面食糕点:在山区多吃糕和荞面,而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还有亲自制作烧饼的,都是节日的美食。

小年有什么讲究

祭灶王

祭灶,是小年这一天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

扫尘土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从二十四开始一直到除夕,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过了小年,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吃灶糖

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过小年时,人们会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爷嘴甜些,上天言好事。

吃饺子

小年那天除了要祭灶,民间还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

做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吃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小年的习俗

1、吃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2、做米饼

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3、杀年猪

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的兰洞、西岭的新河、观音的水滨山寨等地,都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过了小年夜(农历十二月二十三),那杀年猪的热闹戏就算开台了。挑选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炖,精心烹饪,再满满斟上一杯酒,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庖汤。

4、廿四团

“廿四夜吃团子”是江南许多地方的风俗,寓意着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在苏州,每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做团子、送团子、吃团子是必备的一道年味。苏州人祭灶中最重要的祭品便是团子,过去叫做“廿四团”。“廿四团”用糯米粉制作,馅儿有鲜肉、豆沙、萝卜丝等多种。蒸制好的团子上都要点印子,有圆的、方的、花瓣形的,用以区别不同的馅儿。

5、荸荠

老福州祭灶,荸荠是必不可少的,取其福州方言的谐音,寓意“好运从年头一直延续到年尾”。

6、吃汤圆

惠州民间称“送灶君”,也称为“送灶主阿公上天”、“祭灶君”等。在送灶君这一天,大家都要烧香烛、备元宵、柑桔、红萝卜、茶水,外加两条带尾梢的甘蔗。元宵、柑桔、茶水自然是给灶君吃的,而元宵是必备品,意思是用来糊灶君的嘴,让他不要乱说凡人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