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神习俗的来历和传说,游神是哪里的风俗

游神,是传统贺岁习俗之一。游神,又称圣驾巡游、游老爷、营老爷、游菩萨、游神赛会等,今天小编整理了游神习俗的来历和传说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游神习俗的来历和传说

游神的来历:

传说有一个外出经商的人,在临走前带着牲礼去神庙拜神并求得一吉签,结果亏本而归,也是他将神像推倒,并用绳子套着在地上拖行,结果他再出握没门经商却是盈利而归,于是人们便纷纷效法,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习俗。

游神的传说:

传说有一个外出经商的人,在临走前带着牲礼去段禅纳神庙拜神并求得一吉签,结果亏本而归,也是他将神像推倒,并用绳子套着在地上拖行,结果他再袭唯出门经商却是盈利而归,于是人们便纷纷效法,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习俗。

游神又叫什么

游神,在粤西地区又称为“游老爷”、“游菩萨”,或称“年例”;所谓年例,即“溯古例今、年年有例”。

游神的历史背景

“游神”,是世界许多民族都有的民俗欢乐活动,时贯古今,域及中外。在欧洲和美洲各地,面向世界的各种狂欢节、游艺节、民俗大游行,纷至沓来,应接不暇,缤纷万象,百技竞呈。在中国,自古以来“游神赛会”都是民间习俗、民间艺术、民族文化集中展示与交流的一个载体。据记载,黄帝时期就有“百兽率舞”的活动,一直延续至今,“到处莺歌燕舞”之中,舞龙、舞狮、扭秧歌,也还是古代“游神赛会”内容的遗存。

游神赛会的历史传说

营安济圣王

旧时,潮州“营老爷”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最隆重和最出名的是潮州府城“营安济圣王”。相传安济圣王是三国时王伉的神像。王伉是蜀汉人,曾随诸葛亮征滇,后任云南永昌郡的太守,在位时关心民瘼,廉明治政,保土卫边,逝于任上,当地人为之立祠祀奉。清初有一在云南任官职的姓谢潮人,遭受陷害,王伉显圣救他,谢氏感其恩,塑王伉神像带回,在潮州城南堤畔建造神庙供奉。安济圣王食一方香火,保一方百姓,颇显灵异。据传曾一次汛期到来,韩江暴涨,洪水滔滔,南堤告急,在其庙前有一群青蛇麋集,韩水平缓退潮,堤防转危为安。城里耆老认为此乃安济王显圣,化身退水,保境安民。于是扩建庙宇,重塑更大神身,隆重祭拜。安济圣王神游日期为正月24、25、26三天,第一天晚上称为“头夜灯”,全城七社的大屏灯、杂灯、活景灯,在喧天的大锣鼓和了亮的丝竹管弦乐声的伴随下,浩浩荡荡地从各方开赴城南青龙庙参拜安济王神。花灯参拜神像后,按规定路线分头游行。第二天晚上即“二夜灯”,花灯先在北门集中后,接新的路线游行。第二晚亥时交子时时,算是进入第三天的“正日”,夜11时多青龙庙响了“起马”炮,神轿起驾。队伍的最前面是一面标明神游路线的引路牌,两旁是两面马头锣,随后是一班潮州大锣鼓,即“头班锣鼓”,跟着是握着斧、钺、刀、戟、矛、剑、叉、槌等器物开道的仪仗队,然后是香炉队和几对大红灯笼,至此才出现了每轿由 8人或16人抬着的安济圣王与大夫人、二夫人的三驾神轿,断后的是12班潮州大锣鼓。南门青龙庙附近的居民半夜就起来迎神,大放鞭炮。由于街巷随游和焚香祷拜的人十分拥挤,游神队伍行进缓慢,直至黎明神轿才进入城内。神轿人城之后,经过28个小时的巡游。至第四天黎明游遍全城之后回銮。潮城游神除了安济王之外,还有“关帝圣君”的一天游神,“玄天上帝”的两天游神。

拖神

潮州府城游安济王,反映了潮汕游神民俗的盛况,而澄海盐灶的“拖神”,却是潮汕的奇特游神风彩。

相传乾隆年间,盐灶村有一渔民到海滨“挨缉”(一种捕鱼虾作业。缉,用竹篾编制,用网作底,状似锄箕,四五尺长,使用时放进水里泥滩上,向前推进,或用竹器在缉口附近抖动,把鱼虾赶人缉里)捞到一尊神像,心中惊异,立即把它扔掉。但过了不久,那神像又从他的缉里被捞上来。渔民对着神像说:“如果今天你能帮我捕到一篓鱼虾,我就把你带回去。”说也奇怪,渔民这天果然大丰收,捕到的鱼虾装了满满一篓,于是便用竹杆把神像与鱼虾挂在两头挑回家,然后把神像安放在村里的一个庙宇。乡民见神庙添了神像,相继前来祀拜。盐灶村有规例,每年游神由谁抬神轿,都要拈阄确定。因为抬神轿是吉兆,故中阄者须设酒席请人。隔年,那渔民拈中了阄,可他家一贫如洗,哪来钱办酒席?心想必定是神像惹来的祸,一怒之下,趁人不知,用绳子把神像从神殿上拖下来,然后拖到海滨埋进泥滩里,回家收拾几件衣服,连夜出走,逃到南洋去了。谁知这一年,全乡五谷丰登,渔汛兴旺,家家户户增产增收,那渔民在南洋也发了财。他心里想,准是那神像保佑赐福,所以赶在游神之前,返回家乡,并把拖神埋神的事告诉了乡人。乡人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一定是那神喜欢拖,拖了乡里才会兴旺。因此乡民把神像从海滩挖出后,拖回庙里。

以后每年游神,中阄的人先是用绳子把神像绑紧在神轿里,乡民则来抢神像,抢到神像后再用绳子捆绑,拖到池塘边抛人水里浸泡。抬神的人为了防抢,脱光上衣,并在身上涂上花生油,全身滑溜溜,使不易被人抓住抢神。在“抢神”与“护神”这场滑稽的娱乐式角逐争斗中,神像被折磨得瘸脚折手,遍体鳞伤,面目全非。抬神像者终因众寡悬殊,神像还是被抢走拖下池塘。过些日子,神像再被捞起修复,重塑金身,供人祭拜。如今,“盐灶老爷欠拖”,已成为潮汕的一句俗谚,意谓“不给他教训一顿,他就不会清醒”,这与盐灶乡民拖神是求神保佑福荫的旨意已不相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