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春节习俗,云南少数民族不过春节

春节也疯狂,春节小长假,在走完亲戚之后,去一趟云南放松一下心灵也是很不错的,今天小编整理了云南少数民族春节习俗云南少数民俗春节习俗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白族

白族人民从除夕开始互拜、赠送礼品。除夕岁守夜。子夜过后,男女青年争先挑水,以示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结伴游览名胜古迹,或耍龙灯、舞狮子、打霸王鞭。

布依族

布依族:阴历腊月底,家家户户薰肉、灌香肠、烤酒、做糯粮粑粑、米花、缝新衣、手帕。腊月二十三用麦芽糖等果品送灶神。请先生写对子,贴门神、年画。三十晚上全家老少围火而坐,先祭祀祖宗天地,然后全家人互相祝福,吃团圆饭,整夜守岁。大年初一天刚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奔向河边去挑水,谁最先挑回头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预兆丰年。初一在家里扎彩灯,晚上一起 点燃,挂在大门口。过了初一,人们开始串门拜年。青年男女相约去“起表”,以歌声表达爱慕之情;或聚在一起在唢呐、月琴、洞箫、姐妹箫、铜鼓等乐器伴奏声中跳“打花包”。有些地区正月十五过完年,正月三十还要过“小年”。

土家族

土家族:从正月初一前两天开始,第一天称大年,第二天为小年。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节日期间吃“红曲鱼”,以象征富裕有余,还吃大锅烩菜,称合菜。初三举行“摆手舞”会,参加者达万人之多。此外,还有耍龙灯、舞狮子、灯会、戏剧、武术等活动。

壮族

壮族:从年三十至正月初二,共三天。凡在外工作的都要在三十之前回家。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叫做“迎新火”。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扣肉、粉精肉,制做叉烧肉等。晚饭有八道菜,其中有“白斩鸡”、炖整鸡。家家都要守岁到半夜,燃放鞭炮后就寝。正月初一、初二,凡来客必吃粽子,粽子有馅,由去皮绿豆、半肥不瘦的肉拌上面酱制成。男女多于此时对歌,或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年三十晚上煮好初一全天的饭,以示来年要丰收。这种饭叫“粽粑”,有的长达尺余,重五六斤。节日期间喜爱举行抛花包活动。男女青年各分一队,双方相距约50米,划出界线,互相抛接,凡抛出界线或没有接着便为输者。

景颇族

景颇族:春节期间举行“打靶”比赛。初一早晨,人们纷纷聚到赛场上,姑娘们把自己绣的荷包挂在竹竿顶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细线算神枪手,姑娘们便奖给神枪手一碗香甜的米酒。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哪个小伙子获胜,姑娘就会把水酒作为奖品送到他的嘴边。春节期间,各家各户都酿水酒,向长辈敬酒。

傣族

傣族:初二、初三,一些村寨将举行“象脚鼓比赛”,选手们精神振奋、击鼓不停,谁的动作优美、鼓声好即获奖。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历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他们把泼水看成是驱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独龙族

独龙族:过年一般在每年农历十二月下旬举行,具体日期由各个家族自己卜卦决定,节期长短也视准备的食物多寡而定。由于独龙族没有文字,过去邀请客人过年节,就只好用刻木或结绳作"请柬"。一个家族决定哪一天过节后,计算出离过节还有几天,如果以刻木记日,就在特制的木板上刻上几格,每一格代表一天,然后剖为两半,一半自己留着,一半送给客人。以后双方每过一天就削去一格,削到剩最后一格时,就知道第二天要过节了。如果用结绳记日,离过节还有多少天,就结多少个结,然后将结绳送给要邀请的亲友,自己留一条,每过一天解一个结,解到最后一个"结"的时候,就知道是过年了。

卡多人(哈尼族支系)

卡多人(哈尼族支系):,过年时间在农历正月初六。传说古时勇敢的卡多青年为了抵抗外来的侵略,出征应战,临行时留下话,他们哪天还乡,新的生活就从哪天开始。战争结束后,因征途遥远,直到新年初六日他们才回家。家乡人就把这一天定为新的一年开始。过年时,他们杀猪宰羊,跳大鼓舞,以此庆祝。

水族

水族:春节期间,男女青年喜欢开展踢毽比赛。比赛项目有单踢、双踢、正反脚踢、优胜者获奖。

普米族

普米族:滇西北高原的普米族群众多以腊月初六为岁首,除夕夜,各村寨要放火炮三响,并吹海螺。然后家人团聚吃糯米饭

基诺族

基诺族: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群众在过年时歌手们轮番互相对歌,输了则留下一块包头布,到第二年再去对。过年时的每天晚上,老人和妇女们一边品尝酒肴,一边跳大鼓舞,男女青年们乘此时机谈情说爱,寻找自己的情侣。

满族

满族:年节将近时,家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边包上铜钱,吃到者有好运。春节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为辞旧岁;年初一再拜一次,为迎新春。春节前还要举行跳马跳骆驼等比赛。正月十五还有闹灯会。年三十家宴十分丰盛而隆重。主食有糯米粉或成粉包制的饺子、火烧、豆包等;传统年菜有鲜美的血肠、煮白肉及别具一格的酸菜氽白肉,而象征吉庆有余的鱼菜更不可少。子时还要吃一顿送旧迎新的鲜肉水饺。

纳西族

纳西族: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藏族

藏族:除夕之夜,举行盛大的“跳神会”,人们戴上面具载歌载舞,以示除旧迎新,祛邪降福。春节期间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点招待客人。

彝族

彝族:春节期间集会跳“阿细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饭都由男子承担,让妇女休息,表达对她们劳累一年的慰问。

苗族

苗族: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羌族

羌族: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

瑶族

瑶族:大年初一,人们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观看风趣别致的“耕作戏”。这个戏由三个人扮作耕牛、耕田的人及扛锄头的农夫,又歌又舞,表示欢庆农业的丰收。演戏时,扮演耕牛的人要善于做出各种各样逗人发笑的动作,引起观众一阵又一阵欢笑。按当地风俗,谁能摸到牛的眉心,谁就最幸福。

拉枯族

拉祜族: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是云南拉祜族的“扩塔”节(拉祜语为春节)。除夕,每家每户要做象征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糯米粑,祭日月星辰,盼望在新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初一至初四,青年男女争先恐后跑到泉边,迎接象征纯洁、幸福的新水,以先得为快。同时,带着礼品走村串寨、访亲问友。

佤族

佤族:新年第一次见面除相互道喜外,还赠以糯米粑团、甘蔗和芭蕉,以此祝愿家庭生活和睦、甘甜、美好。

云南春节少数民族特色美食

彝族的坨坨肉

彝族年是在农历10月来过的,过年时会有“全牛席”,“全羊席”,“全煮席”,而小凉山的彝族逢年过节、婚丧喜庆和招待贵客离不开的佳肴,就是坨坨肉了。彝族群众常说:“没有酒说话没精神,没有坨坨肉不像招待客人”。

坨坨肉的制作非常的原生态,将肥壮的双月小猪用木棒将其敲死或用手掐死,称为“打牲”,汤褪去毛,去内脏烧黄刮洗干净,砍为拳头大的坨坨肉,放入冷水锅中煮至七至八成熟后捞出置筛簸中,放入精盐、花椒面、八角面、糊辣椒面、干腌菜汤、姜末、蒜泥、葱花拌匀,用手取食。

白族的生皮

白族的过年时间是和汉族一样的,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过春节。过年时会有传统的八大碗、三叠水和风花雪月宴。其中白族的生皮历史非常之久,在南诏时期白蛮就有这种吃法,《云南志·卷八》云:“猪、羊、猫、犬、骤、驴、豹、兔、鹅、鸭,诸山及人家悉有之,蛮不待熟,皆半生而食之”。吃生皮是白族的传统名菜,每逢杀猪、杀羊请客酬宾逢年过节,此菜必不可少。

白族吃生皮也极为讲究,只能是是猪前、后腿与躯干交接处,好几百公斤的一头猪,能用作生皮的部位只有几公斤而已。可谓精华中的精华。用栗炭火将其皮烧黄,刮洗干净,将肉(肥、瘦)细切为丝或片,或剁茸,加精盐、味精、胡椒粉、花椒面、生姜末、烟辣椒面、细葱、蒜茸、芫荽等拌匀,腌制15分钟就可食用,此菜鲜香滋嫩,酸辣爽口,风味独特。

哈尼族的鸡血旺

哈尼族有两个年,分别是六月年和十月年,其中农历的十月年最为隆重,会做街心宴,俗称“长街宴”,其中最有名的传统原生态菜肴有两种,分别是白旺和鸡血旺。白旺小编的以前的文章介绍过,这里介绍另一种鸡血旺。

此菜是哈尼族传统的生冷菜肴。生的是凝固的鲜鸡血;冷的是煮熟凉透的鸡肫、鸡心、鸡肝、鸡肠。将煮熟凉透后的鸡肫、鸡肝、鸡心、鸡肠改刀盛凹盘内,撒上小米辣末、香萝末、碎芫荽、葱花、蒜蓉,把凝固的鸡血旺覆上,食用时浇上用咸酱油、醋、哈尼豆鼓、鲜花椒水兑成的汁水,拌匀即食。非常的美味,鸡血比白旺的猪血更细腻,吃起来更爽口。

傈僳族的漆油鸡

傈僳族的“阔时节”是傈僳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新年。“阔什”是傈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在傈僳族的风味宴席中,是不可缺少一种漆油鸡的大菜的。

傈僳族制作漆油鸡的材料,除了鸡就是漆油,据说是不加入任何其他佐料的,鸡肉入锅不用翻炒,等水分快干的时候再翻炒一下,这样的鸡肉吃起来更加的有韧劲。原汁原味,非常的美味。虽然很美味,如果对漆油过敏的人,小编还是建议不要去吃。

傣族的牛撇撒

傣族的过年时间是在农历清明节前后,著名的泼水节,就是傣族的新年。在新年里,傣族最有名的过年宴席就是“乐舞迎宾宴”,小伙子敲着象鼓,姑娘们跳着孔雀舞,席间歌舞不断。其中最原生态的佳肴就是牛撇撒,也是招待贵客的传统佳肴。

小编曾经见过一种比较精细的做法,是将黄牛肠胃里的汁液,用细纱布过滤,加清水煮透后滤入碗内,待凉后放入精盐、小米辣(或一个涮涮辣)、刺芫荽、香萝,蒜茸、野花椒面、咸酱油等作料调匀,兑成蘸汁;接着将米线垫入盘底,整齐地摆上切好的肚片、牛脊肉片、肝片,蘸食。也可将蘸汁注入盘中,拌匀食用。此菜脆嫩清香、鲜辣微苦、回味悠长,有开胃健脾、清热解毒的功效。

壮族的血肠

壮族的过年时间,比汉族早一个月,每年农历十一月三十日,家家户户杀猪宰羊,合家祭祖,联寨拜社,喜迎新年。在杀完猪以后,就要做壮族传统的血肠,也是壮族人过年必备的佳肴。

将猪小肠洗净,用麻线捆牢一端,从另一端填入用鲜鸡血、猪鲜肉末、精盐、草果粉、花椒粉、八角粉、干椒面粉、姜末、蒜末、香料末制成的馅心,灌满后用麻线封口,置蒸笼内蒸熟后取出,凉透后切片食用。此菜软糯滋润,香醇微辣,味厚。

佤族的鸡肉烂饭

佤族的过年时间,也是和汉族一样。每逢佤族的传统节日,如新米节,司岗里狂欢节等重大节日,佤族村寨都会烹制美味佳肴,摆到村寨宽敞的场地设宴享用,宴请远方尊贵客人,称之为“佤王宴”。其中最有风味的就是鸡肉烂饭了。

他们将公鸡用竹签杀了,在火上稍微烧烤,切块,放入冷水里煮,煮沸后放入大米、酸笋、姜、辣椒、花椒、木浆子、香草、盐等,能找到的香料他们都喜欢放一点,边煮边搅,大米煮成泥状便成了鸡肉烂饭。它菜饭合一,烹饪方便,所用工具极少,一口土锅或者像佤族人的一段竹子就可以了。

纳西族的琵琶猪膘肉

纳西族与汉族一样过春节,时间为旧历腊月三十至正月十五。但纳西族过春节有自己的特色。有“八大碗席”,“六碟六碗席”,“六小碗、六大盘、六大碗席”等等。这些席面中,都少不了一碗纳西族传统特色的琵琶猪膘肉,这是很古老的一种腌制猪肉的做法。

《滇海虞衡志·志兽第七》载:“割即腊之为琵琶形,曰琵琶猪。蛮女争负而贸于客,此丽江之俗也”。为了腌制琵琶肉,杀猪前要在猪的胸或腹部开一小口,用竹矛从小口处刺入心脏,这样使杀猪时少流血,利于腌制猪肉。压青石板,使之成琵琶状,腌制半年后可随时取食。食时取琵琶猪膘肉一块,泡热水中刮洗干净,煮或蒸熟后切片食用,也可以与其他蔬菜花果、笋、菌相配搭制肴。

景颇族的鬼鸡

景颇族的春节时间和汉族一样,也和汉族一样需要祭祀,不过景颇族的祭祀却有150多种鬼神,最有名的“分餐绿叶宴”中,就有一道鬼鸡,现在却是款带客人不可缺少的佳肴。

取壮嫩母鸡1只,宰杀、去毛、去食袋及污物洗净,连内脏一起放入冷水锅中煮熟捞出。将凉透后的鸡撕成条,整齐地盛入盘中;将鸡杂(包括煮鸡蛋)切块盛碗中;用咸酱油及小米辣、芫荽、野葱、蒜、沙姜、野花椒等末兑成汁水浇在鸡和鸡杂上;将鸡汤加红米熬成稀饭,一起上桌食用。

云南春节温度一般是多少

10度。春节期间云南温度一般在10度。但具体温度还取决于所在地区和海拔,比如昆明的海拔高度较高,因此冬天的气温较低,在7-8度;而一些低海拔地区可能会更高一点,有十几度。

云南春节适合旅游吗

春节去云南旅游是非常合适的选择。云南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地方,而春节正是云南最适宜旅行的季节之一。

在春节期间,云南的气候适宜,温暖而宜人。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在10-20摄氏度之间,非常适合户外活动和观光。而且春节期间,云南的天空湛蓝,阳光明媚,是拍摄风景照片的绝佳时机。

云南的自然风光也是春节旅行的一大亮点。你可以参观丽江古镇,感受古朴的纳西文化;或者去大理,欣赏洱海的美景和白族风情;还可以选择去香格里拉,探索神秘的喜马拉雅山脉和藏族文化。除此之外,云南还拥有众多的自然景点,如玉龙雪山、虎跳峡和石林等,可以满足各种旅行者的需求。

此外,云南还以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多元的民族特色而闻名。在春节期间,你可以参加云南的各种传统庆典活动,如烟花表演、舞龙舞狮和花灯展览等。这些文化活动能带给你独特的体验和难以忘怀的回忆。

需要注意的是,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旅游景点通常人流量较大,预订酒店和机票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提前规划和预订是非常必要的。

总的来说,春节去云南旅游非常合适,你可以在这个美丽的地方享受温暖的阳光,领略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云南春节旅游行程安排

第一天:抵达昆明,游览市区景点,如翠湖公园、滇池等。晚上品尝云南特色小吃,如过桥米线、鲜花饼等。

第二天:前往大理,游览古城、洱海等景点。晚上在古城内品尝当地美食,感受白族文化。

第三天:前往丽江,游览古城、玉龙雪山等景点。晚上在古城内欣赏纳西族歌舞表演。

第四天:前往香格里拉,游览普达措国家公园、松赞林寺等景点。晚上在市区内品尝藏族特色美食。

第五天:返回昆明,游览市区的西山公园、石林等景点。晚上在市区内品尝云南特色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