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吃寒食是为了纪念谁,清明节吃寒食是为了纪念什么

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今天小编整理了清明节吃寒食是为了纪念谁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节吃寒食是为了纪念谁

清明节吃寒食纪念的是介子推

介子推,是历史书上一位很重要的人物。春秋时期晋国(今山西介休市)人,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产生了(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你可以去山西的介休绵山去玩,那里就是当年介子推的故事发生的地方,并且风景山高奇峻,环境优美,人文气息重。很多人在清明节的时候,会特定去绵山游览。

清明节吃寒食的由来故事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清明节吃寒食指的是什么

寒食,一般指的就是不用生火就能吃的冷食。 以前的人们,为了祭祀祖先,都会做一些糕点 ,待祭祀完毕后食用。后来,慢慢的随着地域的不同,各地都形成了自己的习俗。

就像是江南一带,普遍习惯在清明节吃青团 。主要就是用艾草 的汁液和糯米揉在一起,放入锅中蒸烂。明代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艾叶二月宿根生苗成丛, 其茎直生,白色,高四五尺。收以灸病,甚验。艾以叶入药,性温、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故又被称为草医”。再加上,艾草还被人们看做是“ 辟邪” 的象征。因此,青团在江南一带非常流行。

可是,青团的主料是糯米,在冷了以后,口感非常的差。而且,糯米很难消化 ,对于肠胃不好的人来说,吃冷青团反而不利于消化吸收,损伤肠胃。

另外,现在很多人家在做青团的时候,会在里面加入肉馅 。其实这样的做法,也会加重肠胃的负担 ,不利于消化。

清明节还吃什么

清明这天吃朴籽粿

朴籽粿,是南方的一种美味点心。在清明节这天有食用朴籽粿的饮食习俗。朴籽粿是将朴籽树叶和果实捣烂和大米磨成的粉末一起发酵,发酵好之后加上食糖,放在模具之中蒸熟,这就是朴籽粿了。朴籽粿一般有两种形状,桃型和梅花型,蒸熟的朴籽粿呈现浅绿色,因为加了糖,味道甘甜。可以和家中的小朋友一起完成,十分有仪式感。

清明这天吃焐熟藕

这道菜在苏州十分有名,家家户户都会在清明的时候吃。焐熟藕又叫作糯米藕,软糯鲜香,是苏州人在清明节期间比较常见的食品。人们会把一段藕节切去没有藕孔的结节,两头分别切下一片,用浸泡好的糯米灌实,再用牙签把薄藕片钉牢在灌好糯米的藕上。然后上屉大火烧煮,至藕呈褐色酥熟,这个用时会长一些。放冰箱冷藏后,蘸桂花糖浆食用。吃起来口感甜甜的,很好吃。

清明和寒食节的关系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清明节和寒食是两件事情。清明节是一个专门扫墓,祭祀,拜祭祖先的节日。而寒食,则是在清明节前的一两天,为了纪念 介子推而设立的寒食节 。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不能生火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