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尾牙节是哪一天,福建省的尾牙节是哪天

传说中,尾牙节是拜祭土地公(福德正神)的活动,这一节日主要流行于东南沿海,尤其是闽台地区。今天小编整理了福建的尾牙节是哪一天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福建的尾牙节是哪一天

福建尾牙是农历十二月十六日。

尾牙是福建地区的民间传统节日,商家一年活动的“尾声”,也是普通百姓春节活动的“先声”。每月的初二、十六,是闽南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称为“做牙”。农历二月二日为最初的做牙,叫做“头牙”;农历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后一个做牙,所以叫“尾牙”。

福建尾牙节习俗有哪些

古代福建有个习俗,“尾牙”这天晚上,凡有雇佣店员、伙计的商行店主都要备办一顿丰盛的晚餐,宴请全体员工,席间,老板对来年聘用人员的变动采取多种形式给予表态以示去留,如对不称职者要予辞退,便在宴席上将一盘鸡的鸡头对准那位员工的席位,意即解雇;或是对要辞退的伙计,在其席位前反排筷子,意即辞弃;还有一种是老板亲自向那位准备解聘的伙计敬酒,表示辞行。这些不动言词的辞退风俗,却令人感到十分尴尬,也闹出过不少吵架责骂之事,后来便逐渐废除,改为通过介绍人转达辞退之意。

福建人流传着在每一个农历月的初二和十六“做牙”的习俗。这一天的供奉对象,是地主(福州十邑对地基主的俗称)或其他属阴类的神明;过后,人们也能吃献祭过的供品,一饱口福。

这一天,也是神坛“犒军”的日子。“犒军”的对象,如果属天兵天将的性质,可以选择在初一和十五;万一主神手下的兵马都是阴兵阴将,祭祀日就肯定落在属阴数(双数)的初二和十六。

“做牙”的意思与吃喝有关系。广东人说的“打牙祭”,意思即是以吃、喝为乐,不过福建人“做牙”的对象首先是灵界,其次才轮到人类享用。人们要等到祭祀之后,才能分享曾经用来供奉灵界的食物。

福建人最重视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做“头牙”,以及在十二月十六做“尾牙”二月初二是“社日”土地神之纪念日,是一年的第一次“做牙”,被认为是头牙,而十二月十六,则是一年中最后一次“做牙”,称为“尾牙”。

福建人做“尾牙”特别隆重,这一日过后,也宣告时间就快走向另一个年份了。

而莆田民俗“尾牙节”,较为隆重,有过小年之称。莆田人过“尾牙节”是有讲究的,祭祀用的香、纸、烛必不能少,供桌上水果、肉类、面食也必须齐全,商人尤其重视,莆商也正是秉承陈米牙这种诚信的精神成就事业,很多大老板要同员工一起吃牙宴,说“只要一起吃了牙宴,明年就一定会在一起继续团结奋斗”。

“做牙”的时候要在门前,摆上果品、酒菜,比如炒米粉、炒面条、甜丸子,鸡鸭猪各种肉类,还有虾类等。也有人说不可有鱼类,因为有“衰如鱼”的说法。还有些家庭喜欢简单点,只用干品,比如苹果、梨、香蕉、茶酒、还有肉包、饼干等各种糕点作为祭品。接着就开始烧香、烧贡银、银纸等。

尾牙节传统民俗

这一天,台湾及福建地区一般平民百姓家要烧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即土地公),还要在门前设长凳,供上五味碗,烧经衣、银纸,以祭拜地基主(对房屋地基的崇拜)。各商家行号也要大肆宴请员工,以犒赏过去一年的辛劳。福建晋江一直保持着尾牙日活动。

尾牙节的牙是什么意思

「牙」是中国民间祭拜土地公的仪式。传统习俗中,作生意的人在农历每月初二及十六日,都必须准备一些三牲四果、香枝与纸钱等、祭拜地基主(土地最早的主人)以及土地公,在牲礼当中不可少的是一只雄鸡拔毛煮熟的白斩鸡,这是用来象徵生意兴隆的。而祭拜後的菜肴可以给家人或员工打打牙祭,因此也称为「作牙」;农历的二月二日是头牙,十二月十六日是尾牙。

尾牙的历史变迁

牙的本义是军中帐前的大旗,大军在出征之前,照例要祭拜大旗,确保旗开得胜、一路平安,称之为“禡牙”。这个典礼后来被商号援用,於每年过完年后第一次开市时,同样来个祭典,希望财源广进,生意兴旺。他们祭拜的对象,主要是福德正神,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土地公。这一祭礼称为“牙祭”或“做牙”。一年有24个“牙期”,尤以“尾牙”为隆重。另有一说是古代商场买卖介绍人称为“牙郎”,人在年终算其所赚利润时而向牙郎致谢请客之方式。因为社会变迁,土地公崇拜已经不只是与农业有关,也与工商业有所连系,成为财神象征。配合“牙祭”,尾牙成为工商界年终酬谢员工聚餐活动。

尾牙节发展到今天,最流行的风俗是各公司企业在当日举行聚餐晚会和员工联谊活动,称作尾牙宴,还有尾牙聚会、尾牙烧烤、尾牙晚会甚至尾牙舞会等,总之,基本样式是企业宴请员工进行年末的聚餐和联谊,以感谢和表彰员工的辛勤工作。

很多地方不过尾牙,但却受到了这种文化的影响。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人们还把大吃一顿美食叫做“打牙祭”,就是这种文化的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