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为什么要放孔明灯,元宵节为什么要放孔明灯传说故事

明灯的升空有上达天庭的意义,民间便将祁福许愿的愿望写在天灯上,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晚上放飞,将一年所想的愿望让上天众神保佑接下来全家平安。今天小编整理了元宵节为什么要放孔明灯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元宵节为什么要放孔明灯

1、元宵节放孔明灯这一举动从古代就开始了,古代的善男信女们为了祈求他们能够永远的在一起,所以说在元宵节的时候就把他们两个人的愿望写在孔明灯上,祈求上天能够保佑,不会让他们分离。还有些老百姓是为了祈求苍天能够保佑来年能够丰衣足食,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说当元宵节来临他们纷纷放飞孔明灯祈福。

2、但大多数还是为了祈求爱情的,因为在古代的时候美好的爱情来之不易,往往因为一句媒妁之言毁了一对璧人的幸福。所以说他们对爱情非常渴求,因此只有放孔明灯来让自己的爱情得到保障,从而获得心凉上的安慰。而这个放飞的日子就选在元宵节,据说这一天会有神仙下凡来观看众人的愿望,挑几个实现。其实这也是一种美好寄托,为自己的内心找一个安放之所罢了。

元宵节放孔明灯的最初来源

其实孔明灯最早来源于诸葛亮,因为他被司马懿围困,幸好这小小的孔明灯传递信息救了他一命,所以后来人们就觉得这个孔明灯有着神奇之处,好多人都在元宵佳节的时候争相放飞许愿,期待着自己的愿望也能实现。所以就有了元宵节人们放孔明灯的__俗,一直延续至今。

元宵节放孔明灯的寓意

就现在而言,放孔明灯虽然跟古代的意义差不多,但是又增加了一层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寓意,大多数人都在元宵节的时候拿着孔明灯,把自己的愿望写在上面,祈求能够实现,其实这也是一种寄托。更多的人放孔明灯是为了好玩,并非跟古人一样有着非常执着的心思,毕竟现在的人都不太注重鬼神之说。

元宵节孔明灯的传说

相传五代的时候,有一个莘七娘,随丈夫在福建打仗时,她曾用竹篾扎成方架,糊上纸,做成大灯,底盘上放置燃烧着的松脂,灯就靠热空气飞上天空,用作军事联络信号。这种松脂灯,在四川称孔明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亮戴的帽子,因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亮所发明。

当年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在平阳,全军上下束手无策,诸葛亮想出一条妙计,明算准风向,命人拿来白纸千张,糊成无数个灯笼,再利用烟雾向上的引力带着它们升空,一个个小小的灯笼升起,营内的士兵高呼着:“诸葛先生坐着天灯突围啦!”。司马懿竟然信以为真,带兵向天灯的方向追赶,诸葛亮得以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一直传承下来了,而且古人放孔明灯都会把自己的心愿写上去,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心愿。

元宵节的文化价值

元宵节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全民的狂欢节,人人参与,乐在其中。古代元宵节由于开禁,人流如织,男女相遇,易于产生爱情。千百年来,在元宵节上演的两情相悦的爱情故事,举不胜举。

元宵节主要活动是大众娱乐,但是其社会文化意义却不仅仅是娱乐。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动,祈求神灵保佑。佛教透过灯会等活动走入民间,直接将诸多文化要素引入中国传统节日之中,使之成为中国人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宵节也是求子的佳节良辰。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二《偷灯盏》解释当时人在元宵节偷灯的原因时说:“一云,偷灯者,生男子之兆。”这里“灯”谐音“丁”,就是男丁。这样一来,偷灯就象征着生育儿子,偷灯就是祈求子嗣绵延。根据同样的道理,观灯也具有求子的涵义。于是,古代妇女出门观灯有了这个理由,就名正言顺了。

节日文化是没有国界的,春节如此,元宵节也不例外。亿万国人的热情、奔放、张扬,可与巴西、德国等国的狂欢节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