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节气的由来是什么,小寒节气的由来是什么意思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冬季第五个节气,在每年的1月5日或6日,关于这个节气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小寒节气的由来是什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小寒节气的由来是什么

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就是说,在黄河流域,当时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又由于小寒还处于“二九”的最后几天里,小寒过几天后,才进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位于小寒节气之后的大寒,处于“四九夜眠如露宿”的“四九”也是很冷的,并且冬季的大寒恰好与夏季的大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大寒。

小寒的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本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这是因为在上一个节令冬至时,地表得到太阳光、热最少,但还有土壤深层的热量补充,所以还不是全年最冷的时候。等到冬至过后,也是到“三九”前后,土壤深层的热量也消耗殆尽,尽管得到太阳光、热稍有增加,仍入不敷出,于是便出现全年的最低温度。

小寒养生注意事项有哪些

1、在应对严寒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添加衣物,但往往身上穿得十分厚实而忽视了头部的防寒,甚至把帽子视为无足轻重的东西。其实,人的头部和整个身体的热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民间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的说法。在寒冷的条件下,如果只是穿得很暖,而不戴帽子,体热就会迅速从头部散去。这种热散失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冬天在室外戴一顶帽子,即使是一顶单薄的帽子,其防寒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2、在寒冷冬季,很多人外出喜欢戴口罩。戴口罩确实可以防止呼吸道疾病,又能抵御寒冷。但戴口罩必须口鼻都要遮着,同时要注意清洁口罩。青少年和壮年人不提倡多戴口罩,应该常接受寒冷的考验,使抗病能力增加,这样对健康有利。

3、在冬季,气压比较低,空气中含氧量相对减少。室内为了保暖,门窗封闭较严,通风不良。这就使室内的氧气进一步减少,常使人感到压抑、胸闷。有很多人喜欢蒙头睡觉,特别是冬季由于气温低,更是有人喜欢将头、脸、口、鼻全都埋进被子。在室内空气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这样做会造成氧气不足。蒙头睡觉的害处还在于被子内通风不良、空气污浊,人体不能进行正常的气体交换,使被子内新鲜氧气越来越少,二氧化碳越积越多,易使人产生缺氧症状。重者,会因缺氧使人做噩梦,精神恐惧,突然惊醒,久而久之,还可引起神经衰弱等后遗症。

4、民谚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在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进行户外的运动,如晨早的慢跑、跳绳、踢毽等。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小寒最主要的特点是天渐渐寒冷,最终达到一个最冷的时刻,这种境界好比心旷神怡,透心凉心飞扬。我们所怀念的冬季也不过如此,冬日的美好一直留存在我们心中。

小寒天冷吃什么

1、小寒天冷吃红糖水

寒冷的冬季强调温补,就饮品来说,红糖水是最好的温补品。红糖有“东方巧克力”的美誉,其好处在于“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具有化淤散寒、暖胃健脾、缓解疼痛的功效,且富含丰富的钙、铁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2、小寒天冷吃海带

海带含有碘、铁、钙、甘露醇、胡萝卜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从中医的角度讲,海水阴冷寒凉,生长在海水中的海带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抗寒能力。而且海带性味咸,长期食用有温补肾气的作用。因此,冬天食用海带,可以增加人体的抗寒能力。

3、小寒天冷吃鲫鱼

在寒风萧萧、冷气袭人的小寒节气,鲫鱼肉肥籽多,味尤鲜美,故民间有“冬鲫夏鲇”之说。鲫鱼肉质细嫩,肉味甜美,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3克、脂肪11克,并含有大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鲫鱼药用价值极高,其性味甘、平、温,入胃、肾,具有和中补虚、除湿利水、补虚赢、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

小寒节气的由来和含义

小寒是第二十三个节气,在公历1月5-7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85°。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

我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第三候“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这时北京的平均气温一般在一5℃上下,极端最低温度在—15℃以下;我国东北北部地区,这时的平均气温在—30℃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可低达—5℃以下,午后最高气温平均也不过—20℃,真是一个冰雕玉琢的世界。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45°N以北的地区及藏北高原,平均气温在—20℃上下,40°N附近的河套以西地区平均气温在—10℃上下,都是一派严冬的景象。到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则在0℃左右,此线以南已经没有季节性的冻土,冬作物也没有明显的越冬期。这时的江南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5℃上下,虽然田野里仍是充满生机,但亦时有冷空气南下,造成一定危害。

含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就是说,在黄河流域,当时大寒是比小寒冷的。

由于小寒还处于“二九”的最后几天里,小寒过几天后,才进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

小寒习俗

腊 祭

腊祭,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祭祀文化。早在西周时期,不论官宦之家还是平民百姓,在一年的最后一个月都要举行一次“岁终之祭”,用在野外捕获的野兽或者家中圈养的禽畜祭祀百神,感谢百神护佑,并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吉祥,这次祭祀活动就被称为“腊”。腊祭规模之大、场面之隆重,为一年之最。由于腊祭在十二月举行,故秦汉以后十二月被称为腊月。起初,腊祭的日子并不固定,往往择日举行。到汉代,腊祭中加入了驱傩的活动,日期被固定到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到南北朝时,传说腊祭之神有八神,腊祭才被固定在腊月初八这天。直到现在,人们还习惯把腊月腌制的肉称为“腊肉”。

喝腊八粥、泡腊八蒜

小寒节气里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就是腊八,即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源于腊祭,最早是人们庆祝丰收、感谢神灵的祭祀日。佛教视腊月初八为佛祖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称为“佛成道日”,佛门弟子诵经纪念,相沿成节。喝腊八粥是腊八节最重要的习俗,早在宋代史料中已有记载。腊八粥是由大米、花生、莲子、薏仁米、芸豆、绿豆、桂圆肉、红枣等多种原料配合熬煮而成的,各地所用食材略有不同,是冬季滋补佳品。我国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八这天还有用醋泡蒜的习俗,称为“泡腊八蒜”。俗话说“过了腊八便是年”,年关将近,人们陆续开始准备年货了。

煮菜饭、吃糯米饭

到了小寒,南京人一般会煮菜饭吃。各家煮菜饭所用食材略有不同,一般是将矮脚黄青菜、咸肉、香肠或板鸭丁与糯米同煮,再配上一些剁碎的生姜,十分鲜香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特产,搭配在一起就组成了真正的“南京菜饭”。

广州人在小寒的早上习惯吃糯米饭,糯米饭里面除了糯米,还会加入一些香米,并配上切碎之后炒熟的腊肠和腊肉,再点缀些香菜、葱花,吃起来特别香。腊肠和腊肉在广州统称“腊味”,是煮糯米饭必备的。当地人认为,糯米本身很黏,需要加入一些油脂大的食材调节,吃起来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