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有什么意义介绍,腊八节是有什么意义

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佳节——腊八节,在漫长的岁月中,关于腊八节的起源流传着若干种不同的说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4腊八节有什么意义介绍,欢迎参阅。

腊八节有什么意义介绍

(一)腊八节起源于“腊祭”

关于腊八节的起源,源于“腊祭”的说法比较流行。据百度百科“腊祭”条目:腊八节起源于古代的“腊祭”,到南北朝时期才成为固定的节日。“腊”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腊祭”早在先秦以前便已存在,那时的人们在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去野外猎取各种野兽,用于祭祀百神。

据《风俗通》记载:“腊者,猎也。因猎取兽祭先祖或者腊接也,新故交接,脚猎大祭以报功也。”由此可以看出,“腊”与“猎”相通,“腊祭”就是用打来的野兽进行祭祀,祭祖先,祭百神。直到现在人们还习惯把腊月腌制的猪肉称为“腊肉”。

从以上文字可知,腊八节起源于“腊祭”,与猎取野兽密切相关。这种看法有失偏颇。有学者以为,这是把“腊月”的起源误当成了“腊八节”的起源,产生了时间上的错位。

因为从时间上看“腊祭”的年代更为久远。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技术社会形态来看,人类社会经历了从渔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发展序列。也就是说渔社会早于农业社会。

“腊祭”应该存在于渔社会,《周易·系辞下》中有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署,以佃以渔”的说法,说明从伏羲氏时代开始,早期原始人类的经济活动以渔经济为主。后来到了农业社会形态,还要祭祀神灵,但不再使用猎取的野兽,而使用富有农业特色的“七宝五味粥”。

再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讲,“腊”字的“月”字旁是形旁,表示“肉”,“腊祭”实际上是用打猎得来的野兽的“肉”来祭祀神灵。可见,“腊月”是渔社会的产物,而“腊八节”绝对应该是农业社会的产物。

(二)腊八节起源于“佛成道日”

栗治国先生在《“腊八”新解》中这样描述腊八节的由来:“佛祖释迎牟尼在修道时因饥饿、困顿而昏厥在了哈比尔邦尼连任附近的菩堤树下,巧逢一位牧羊女打此往过,遂以粮、豆、干果熬粥救活了佛祖,终使其得道成佛,而这一天正好是汉历的腊月初八,佛教界称之为‘成道日’。佛祖‘成道日’煮粥祭祀的活动传入我国后,逐渐形成腊八节吃腊八粥的节俗。”栗先生随后评价说:腊八节因佛而起的说法只是佛教徒的一种附会而已。”这一评价十分中肯。

首先,在时间上,十二月称“腊”,始于我国秦代。而释迎牟尼成道是在公元前550余年的春秋之时其时十二月并未称“腊”。古印度使用的是印度历而不是夏历。印度历的释迎牟尼成道日在夏历中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日子,不可能将释迎牟尼的成道日固定在夏历的十二月初八日。

其次,在行为上,佛教寺院僧众取香谷及果蔬等物煮粥供佛。腊月初八日寺院僧众可以用腊八粥供佛,但不等于说腊八粥起源于腊月初八日的释迎牟尼成道。换句话说,是先有腊八粥后有以粥供佛的行为。

第三,在广泛性上腊八节喝腊八粥几乎是全民一致的行为。佛祖的“成道日”只可能在寺庙僧侣和善男信女之中传扬,不可能成为全国百姓统一的祭祀日。

(三)腊八节起源于朱元璋

据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年少时家中十分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一年冬天的腊月初八,又冷又饿的放牛娃朱元璋挖到了一个老鼠洞,从里面竟然挖出一些大米、红豆、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就把这些东西熬成了一锅粥美餐一顿。

谁知这粥奇香无比,令他终生难忘。后来朱元璋统一天下,当上皇帝,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在每年腊月初八都让御膳房进献此粥,成为宫中定制。后来这一宫中节俗逐渐演化为民间节俗。

学界认为,这也是附会之说。因为皇家、官家的认可和支持只能促使喝腊八粥这一节俗发扬光大,但用皇权强制将其推行到民间恐怕没有那么容易。再者,有史书中的记载,喝腊八粥的风俗在宋代就已有,并非起源于明代的朱元璋。南宋人吴自牧的《梦梁录》说:“十二月初八日,大刹寺院谓之腊八,僧众设五味粥供佛名曰腊八粥。”

从起源上看,腊八节被披上了迷外衣,赋予了宗教色彩,施加了皇权影响,其社会文化意义没有得到真正的彰显。腊八节的文化意义之根就在于农耕文化。

湖南腊八节要做什么

每年腊八节这一天湖南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芷江等地“十二月八日,以糯米酿酒,谓之‘腊八酒’。各寺亦以是日‘浴佛’、煮粥,谓之‘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湖南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棒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等,总计不下二十种。

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

湖南传统习俗认为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但如腊八粥吃了儿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腊八粥在民间还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俗信来年多结果实。

湖南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即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如《永州府志》曰:“古者季冬先腊一日大傩,谚云:‘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扮金刚力士形以逐疫。《论语》所谓‘乡人傩’,即指此也。南方用八日作‘浴佛会’。周曰蜡,汉曰腊。腊者,祭先祖,蜡者,祭百神,同日异祭也。”作为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从腊八日至腊月二十四的祭灶,湖南民间为过年还有许多的准备,如打阳尘、烧年纸、备食品、打年鼓等。旧俗辰溪人“初八日,酿糯米槽酒,曰‘腊八糟’。或汲泉水以缸贮土中,曰‘腊八水’,次年暑月饮之,可以疗病。”

“十五后,择吉日遍扫屋尘。曰‘打阳尘’。宰猪祀祖先,曰‘烧年纸’。作米核,炒米泡。先于八、九月间用糯米染五色,蒸熟作米花,错采为文,晒干贮缸中,至是以清油发之,谓之‘糖撒’,馈送年礼必具焉。二十四日为‘小年’。扫除庭厨。用豆林、果糖‘祀灶神’,釜中置灯,谓之‘锅灯’。”

零陵人“初八日……墟乡儿童,锣鼓相喧,谚云:‘腊鼓鸣,春草生’。零俗则谓之打年鼓矣。”凤凰人腊月“初八日,酿糯米酒,曰‘腊八糟’,窖久食之多益。十五日后,择吉日用竿缠竹叶扫除屋舍,曰‘打扬尘’。杀猪及鸡祀祖先,曰‘祭年’。”

张家界人腊月“二十日,内外扫舍宇,宰猪羊,悬猪首于室,即磅碟送寒以达春气之义。二十三日晚叫‘祀灶’,次日宴饮,名‘团小年’,预作各色食物,互相馈赠。”

保靖人“腊月二十二、三日,先期祭谢灶神”。零陵人“二十三日,军家于是夜送灶,谓灶神翌日朝天白一岁善恶事,故前期备茶果、香褚、马料祷之。民家则祀于二十四日夜。”

腊八节是节日还是节气

腊八是节日,不是节气。

腊八节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的节日,后逐渐成为我国民间节日,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在我国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

腊八节吃什么水果

1、柿子

柿子的营养价值很高。成熟的柿子中含糖15%,%,%,以及粗纤维、胡萝卜素、钙、磷、铁等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比一般水果高1-2倍。

2、甘蔗

甘蔗有滋补清热的作用,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作为清凉的补剂,对于低血糖、大便干结、小便不利、反胃呕吐、虚热咳嗽和高热烦渴等病症有一定的疗效。劳累过度或饥饿头晕的人,只要吃上两节甘蔗就会使精神重新振作起来。但甘蔗性寒,脾胃虚寒和胃腹疼痛的人不宜实用。

3、猕猴桃

猕猴桃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水果,素有“果中之王”的美誉。它含有亮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丙氨酸等10多种氨基酸,以及丰富的矿物质,包括丰富的钙、磷、铁,还含有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对保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腊八节养生小常识

1、穿衣戴帽原则

腊八左右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间段,人们穿上了厚厚的服装,热量就主要从头、手等暴露部位散失。

冬季戴帽应特别注重帽子能护住耳朵,儿童外出更应注意随时戴帽子。同时,腊八前后,大家出门可尽量穿高领衣服,戴上围巾。晚上睡觉时,别把肩膀露在外面;腰或膝关节不好的人,可以戴上一个护腰或护膝;睡觉前还可用热水先泡泡脚。

2、早卧晚起原则

冬天是“藏养”的季节,在冬天应“早卧晚起、以待日光”,冬天起床最好在太阳出来以后,更应早睡,有利于防病。

另外,注意不要蒙头睡觉。因为被窝内空气不流畅,再加上人体散发出来的体臭汗臭味、呼出气中的二氧化碳、肠道排出的有害气体,致使被窝内空气混浊。如果蒙头睡觉,会使体内氧饱和度下降,严重则会影响大肠生理功能,于次晨起床时会出现头昏脑胀、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记忆衰退等症状。

3、适当运动原则

人在寒冷天里阳气虚弱,心肺负担不小,因此中老年人在最冷的时候不要外出,在家里做一些简单运动就可以,如在室内慢跑、做体操等。

如果气温有所回升,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室外锻炼,时间最好是下午三点到四点,但阴天、雪天、大风天不要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