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分节气的由来,春分节气的来历

春分,也称“升分”,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第四个节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春分节气的由来,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春分节气的由来

最早可追溯至周朝,那时天子于日坛祭日。《礼记》有言:“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

古代的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到了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道:“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至于民间的活动上,一般算做踏青和放纸鸢的正式开始。

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都簪花,还会去野外挑野菜,朱淑真《春日杂书十首》就写道:“写字弹琴无意绪,踏青挑菜没心情。”可见旧时人们就很热衷庆祝该节气了。

春分亦是传统节日。在周代,春分有祭日仪式。《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此俗历代相传。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春分日,民并种戒火草于屋上。有鸟如乌,先鸡而鸣,‘架架格格’,民候此鸟则入田,以为候。”

明代山东淄川于是日栽植树木,作春酒、酿酷。《文水县志》载:“春分日,酿酒拌酷,移花接木。”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明确说明春分祭祀大礼,只有在宫中词庙由大臣致祭,世家士族于是日致祭宗祠,而普通人家是没有资格的。

有些少数民族也有过春分节的习俗:如云南鹤庆一带的白族,是日中午举行“赛会”,各家将头年收割的稻谷、包谷、小麦、蚕豆及各种瓜果,拿来互相评比,并交流生产经验等。

二十四节气春分介绍

在日期上一般是于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左右,最多相差一两天,此时太阳位于黄经0°,也就是春分点。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在古代又被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等等。

《明史·历一》中曾记载:“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旧时还将春分划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该时令前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这是个锻炼的季节,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运动就要从头开始,保持健康的体魄才能集中精力投入工作。

民间有“春困秋乏”的俗语,为什么在春天会发困呢,因为此时春光明媚,阳光暖洋洋的,长时间空闲着就会想睡觉,缺乏精神,因此要及时补充营养,尤其是提神醒脑的食物。

要多吃蔬菜与水果,补充维生素,例如芥菜、豆芽和萝卜等,对身体都很有益处。同时要注意防寒保暖,警惕倒春寒现象,持续阴雨低温容易感冒,需随身携带厚外套。

南北两极的春分

而在南北两极,春分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此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继续北移,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南极附近开始为期6个月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每年公历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为春分。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几乎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即一天中白昼长于黑夜;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中白昼短于黑夜。故春分也称升分。

春分节气是第几个节气

春分节气是24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

春分是什么季节的节气

春分是春季的节气,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